高考满分作文

广东省高考考生优秀作文点评

时间:2020-12-10 12:13:12 高考满分作文 我要投稿

广东省高考考生优秀作文点评

  高考考生优秀作文是怎样的?老师是如何点评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广东省高考考生优秀作文点评,一起看看吧。

  给外国友人的一封信【1】

  外国朋友们:

  你们好!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向你们介绍我的国家——中国。

  中国就像一本大书:既饱经沧桑,又历久弥新;既沉郁厚重,又轻盈飞扬。

  希望我能帮你们读懂这本大书。

  说到中国,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想必是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文化的象征。

  朴素而智慧的中华儿女在上下五千年的时光中塑造了灿烂的文明,而长城正是其中最闪亮的一棵明珠。

  但是,长城的闪亮,不仅仅是因为它还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而更是因为它还是中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象征。

  你们或许感到惊诧:城墙难道不是战争的产物吗?是,但又不全是。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中,长城早就扮演起了“贸易站”的角色。

  汉人来长城边贸丝绸,卖陶瓷;而胡人则来到长城边贩良马。

  双方合作交流,相处融洽。

  历史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有实力的强国,更是一个爱和平,友好的大国。

  正是因为这种谋求合作和发展的智慧,让中国的文化在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之中变得愈发灿烂。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如果让他选择,他会选择出生在公元2世纪的中国西北,因为那里聚集了中国、匈奴、印度等多种文化。

  他的话,正是古中国的一个写照——强大而友好,并积极地合作与发展。

广东省高考考生优秀作文点评

  而长城,以及以长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则是最好的见证人。

  时光飞逝千年,今天的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长城亦不再是边贸站,但中国人谋求合作与发展的思想却未曾变过。

  想必你们都听过“一带一路”,那正是新时代中国合作发展的里程碑。

  尽管时光匆匆,千年已逝,中国也亦曾饱经风雨,但如今的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实力且负责任的世界强国又站了起来,主动地挽起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牵起邻邦们的手,一起谋求合作与发展。

  这不仅是大国的实力展现,更是大国的智慧体现。

  古老的长城,古老的丝路终于绽出了新的光辉。

  与此同时,中国的创新之路也在快速发展。

  自从中国实行科教兴国、创新驱动的战略。

  中国更是日新月异,自主研发的高铁不仅便利了无数国人,更出口到国外,成为了市场上最富有竞争力的一流科技产品。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希望你们能不断地用新眼光来看待我们中国,一定能收获良多。

  这,就是我们中国,既有灿烂的文明,又有辉煌的明天!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责任心的强国,一个谋发展求合作,并善于创新的智慧之国,欢迎你们!

  某学生

  某年某月某日

  [点评]作者审题准确、读者意识鲜明。

  文章采用书信体,亲切自然地向外国朋友介绍自己的国家,饱含感情地描绘了既有灿烂文明又有辉煌未来、谋求合作与发展的美好的“中国形象”。

  作者选取了“长城”“一带一路”“高铁”三个关键词,以一种历史和发展的眼光贯通古今,从“长城”作为中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见证,到当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所体现出来的谋求合作与发展的大国智慧,再联想到“高铁”为代表的创新科技产品走向世界的新发展,关键词之间围绕主题建立了内在的有机关联。

  全文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修辞恰切,语言有文采,格式正确。

  但文章对第三个关键词“高铁”的阐释相对简略,如只选择前两个关键词行文,全文内容将更为集中深入。

  另外,“象征”一词改为“见证”会更准确。

  此文是一篇读者意识鲜明、优秀的考场佳作。

  丝路驼铃 驶向和平【2】

  漠北之雪带来朔方的'问候,江南的风吹来南方的祝福,这是我站立的黄土,这是我自信的中国。

  此刻,这个高速发展加速快进的中国,在驼铃的轻响中,在高铁的轰鸣中,载着无数国人的荣光和梦想,驶向和平远方。

  依我所认识的中国,让我为她赋上21世纪的关键词——一带一路、高铁奔驰!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英国“脱欧”昭示着全球旧秩序的岌岌可危,特朗普的新政则拉开了新时代不确定性的帷幕。

  而就在此时,远古的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清脆的驼铃。

  中国携手沿线伙伴,为干旱的大漠汇入一缕缕甘泉,各国积水成渊,汇聚成一条和平与发展之河,为热浪侵蚀的沙漠送去清凉。

  一带一路,是中国21世纪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我们背负着“复兴中华”这一沉重却坚定的理想,在国家棋局上走出“新丝路”这至关重要的一子,这体现了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大国的和平崛起,更是对“永不扩张”诺言的庄严履行。

  一带一路,惠及的不仅仅是中国,更多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

  发展本国。

  兼顾他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一带一路是中国战略,而高铁则是承载一带一路计划的载体。

  中国高铁,是“中国创造”技术“走出去”的世界名片。

  极高的速度、可靠的安全性、尖端的高新技术,都彰显了中国不再受困于“国际流水线”的决心,以及为国攀登“微笑曲线”上游的斗志。

  一带一路的基本办法是通过扶持周边及沿线国家,大力兴办基础设施来促进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高铁正是兴办基础设施的不二之选!于是,一条条钢铁巨龙在非洲、亚洲的版图中飞驰,在新丝路上行驶……这一条条高铁,带动的不仅是各国经济的飞跃,更是各国文化的交流、政治的互信。

  一支支铁轨,让远在天边的人们握手拥抱,一个个“子弹头”列车,划过黎明的曙光,为沿线的人们带来新的机遇。

  新丝路上飞驰的高铁、华夏版图内交错的高铁,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我所认识的中国,是拥有千年文明的华夏古国,而这个古老的国家,正躬逢着属于她的大时代。

  这是她艰难转型的困难时期,却也是她高速发展的飞跃时期。

  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所构成,我们为高铁经过的每一段路程而骄傲,为新丝路上每一次中国担当而倍感荣光。

  这是自信的中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和平高铁,驶向发展未来;丝路驼铃,摇响自信中国。

  [点评]这是一篇忠实记录“我所认识的中国”的散文。

  作者抓住“一带一路”和“高铁”两个关键词,以极具文学感染力的“沙漠甘泉”和“钢铁巨龙”来类比,生动贴切地勾勒出自己眼中的中国形象。

  作者对于两个关键词的理解是到位的,能透过“新丝路”这样的中国战略,以及“高铁制造”这样的中国技术,看到发展与和平的强国方向,看到担当与自信的大国精神。

  全文语言流畅灵动,结构清晰紧凑。

  作者以“丝路驼铃”和“和平高铁”统领标题、开头和结尾,同时,又以“我所认识的中国”一句贯穿文章主体,将关键词所体现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有机融合,既有个人情感的融入,又有国际视野的解读,同时兼顾时代特色和科技特征,显示了作者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文学表现力。

  可以说,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作者的骄傲和自信。

  诚如文中所言“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所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是由无数个幸福个体构成,个人骄傲和国家自信,从来都是密不可分。

  一碗一筷诠中华【3】

  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

  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

  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

  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

  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好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酸甜苦辣咸,五味全。

  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

  元旦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然而,正如《月亮的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

  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只是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眼里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

  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

  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

  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坚韧,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

  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

  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

  [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本文作者选择了“中华美食”和“食品安全”这两个关键词,向读者介绍自己对当代中国的认知,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在文中多次点明“从胃开始,读懂中华”“中国人”“中华传统”“中国特色中国味”等,符合题意。

  该文中心鲜明,寓意深刻,层次感强。

  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写中华美食,赞美中国人的创新精神;接着叙写各地的美食,称赞美食样式丰富多彩,并提到人的“多元”;然后进一步挖掘美食及食具(瓷碗和木筷)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提出了美食背后的隐患一一食品安全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得到了控制及整治。

  文章内容丰富,论证层次严谨,逻辑性强,分析辩证。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论题“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结尾三段归结全篇,并进一步扣题,使主题得以升华。

  文章结构严谨。

  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文采,句式变化较多,并时而引用或化用名言名句,书写也十分漂亮。

  当然,文中也有不足。

  如开头引用白落梅的话,查无出处;“元旦吃饺子”提法不当等。

  有的语言表述欠妥,如“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等。

  但瑕不掩瑜,此文仍然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优秀作文。

【广东省高考考生优秀作文点评】相关文章:

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考考生守则09-13

给优秀考生的高考成功贺词09-16

高考满分的作文以及点评03-02

高考满分作文范例点评03-02

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02-05

给高考生的祝词12-23

广西高考零分作文(附:点评)01-24

广西高考零分作文及点评01-24

高考生物大题方法总结10-23

最新高考考生守则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