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实践教学论文

时间:2020-12-10 09:25:24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公共管理实践教学论文

  学好一门课程很多人说实践教学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实践和教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了?在公共管理学里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公共管理学实践教学的相关论文吧!

公共管理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1:提高实践能力公共管理论文

  一、依托教师科研项目的公共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国家和学校两级单位均设立了不同级别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刺激大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创新活动来提升其能力,但如果其指导教师没有兴趣或动力来指导学生,该创新项目不会达到其预期效果。

  为此,依托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来研究大学生的创新项目可以实现指导教师与学生共赢的局面。

  一方面,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师,尤其是还没有指导研究生的青年教师,其有强烈的愿望指导若干本科生来参与其科研项目,原因在于公共管理学科的科研项目具有实践性,需要教师与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相应的资料;另一方面,

  公共管理本科生的创新项目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可以使得学生与指导教师有更加紧密的交流时间与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知识学习能力。

  2.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

  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可行的。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其主要职责有三个方面:教书、科研和社会服务。

  科研是大学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每位教师都会具有不同等级的科研项目,而科研项目本身具有创新性的特点,为此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相结合,有利于确保大学生创新项目处于学科前沿位置。

  对于本科生而言,选择指导教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作为创新项目,有利于获得指导教师更加专业化的指导。

  二、公共管理本科生创新实践项目的过程管理

  对于公共管理本科生创新项目的管理,可根据其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化的管理,分别是选题、研究阶段和研究报告撰写与答辩三个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在不同过程的指导方法和路径会具有差异性,因为不同过程的目标具有差异性。

  1.选题阶段——与科研教师项目紧密相关

  对于大学生创新项目而言,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选题是关键。

  由于大学生创新项目需要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来确定,因而选题主要来源于指导教师的拟定,在教师拟定题目时,一般会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该题目来源于教师某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二是要求该部分内容要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

  指导教师拟定题目后供学生进行选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创新项目申报。

  2.研究阶段——理论、方法和案例

  由于对公共管理本科生的要求是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具有“顶天立地”的创新实践能力,因而在对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是力求学生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公共管理相关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将该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例如对于理论的学习,需要学生阅读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的经典书目、国内外高等级期刊,使得学生能够对该创新项目有系统地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理论假设和探索;为对上述创新性的理论假说进行分析,

  需要学习和运用一定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如数理统计、定性比较分析等定性、定量方法;此外,为对上述创新性的理论假说进行验证或解释,需要选取特定的案例,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资料进行实证检验。

  该阶段目的是对公共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其创新项目的研究具有三种元素:理论、方法和案例。

  而对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而言,理论、方法和案例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三种元素。

  通过教师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结合,指导教师不用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创新项目,这可以大大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效果,并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和人力资源。

  3.研究报告撰写与答辩

  最后,指导教师需要指导本科生进行研究报告撰写并答辩。

  一份完美的研究缺少不了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精彩的答辩。

  这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来写研究报告,以及如何来进行答辩。

  这对于指导教师而言,也是在其科研项目结题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三、创新项目的实践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旨在通过该训练计划的实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经营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公共事业管理一个本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创新训练计划依据大连理工大学创新教育工作相关意见展开,训练计划分为国家、省和校三个级别。

  本科生个人或团队(最多3人)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设计、研究条件准备、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和成果交流等工作。

  1.选题阶段

  每年11月份,学校组织教师提出创新项目课题指南,由学生进行组队自由选择题目进行申报,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联合申报,并由一名教师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

  对于学生申报的项目,初步确定为校级项目进行展开研究。

  如果能够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可以使得指导教师更容易出题,也能使得学生选到其感兴趣的题目。

  2.研究阶段

  项目批准立项后实行月报制,即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的进展及时填写记录册,同时完成创新项目管理平台上的过程记录,指导教师定期填写指导意见。

  此外,在每年3月份,课题组需要进行开题报告,各单位组织专家进行答辩评审,推荐校级以上项目,对开题未通过的项目取消立项资格。

  以公共管理学科的创新项目为例,在3~6月份期间指导教师会与学生进行定期交流,指导学生对课题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并进行课题设计;在7~8月份暑假期间,指导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调研,收集数据进行论证;在9~10月份,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准备中期检查报告;在11月份至寒假期间,学生对项目报告进行撰写,并整理出可发表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计划的设定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计划具有契合性。

  3.报告撰写与结题验收

  在项目开展后的次年3月份进行结题答辩。

  在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会全程指导学生对报告的撰写,因为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报告具有管理学研究的规范性,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模型构建、研究方法、实证检验、结论与讨论等内容。

  对于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师而言,其均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在上课之余会花很多精力来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因而有助于学生规范性的完成课题,有助于教师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为使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取得更好的效果,有效途径是将其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使得创新项目在选题、研究过程和结题三个阶段均能得到教师的高效指导,从而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

  并且也对教师的科研项目产生积极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双赢的局面。

  论文2:学分制教学公共管理论文

  1学分制内涵

  学分制是人才教育模式的一种,与导师制、班建制统称三大培养模式。

  所谓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和绩点综合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一种弹性教学管理制度,逐渐形成“按学年注册、按学分缴费、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位”的教学管理模式。

  具体来讲,学分制具备以下本质特征:学生自由选课、强调因材施教、实行目标管理、实施弹性学制。

  如此,实施学分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提升教师教学的效果;有利于规范收费制度,缓解贫困生学费难题;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缓解部分学生集中就业压力。

  可以说,学分制改革在较大程度上可以突破学年制教学的弊端,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对多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创新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危机显现

  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历经2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初步形成了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体系,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现行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