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讲话

初中学困生会议讲话

时间:2020-12-11 15:21:54 会议讲话 我要投稿

初中学困生会议讲话

  作为一个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老师应该多加的鼓励,以下是初中学困生会议讲话,请看:

初中学困生会议讲话

  学困生会议讲话【1】

  今天召开部分学生会议,是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下同学们平常在学习当中出现的几个问题,根据班主任的报告及学校调查结果,学生中存在的纪律焕散问题,主要体现在,1、不重视出勤,上课铃响后仍慢条斯理游荡在校园或教室走廊,随意地迟到早退旷课。

  2、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开小差,甚至顶撞老师。

  3、不按时到校和回家,随意地在街上溜达或者上网。

  4、打架斗殴,甚至拉帮结派打群架。

  5、男女同学不正常交往。

  现在我想谈谈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纪律与自由

  讲二者关系时,我想先说一则关于“玻璃与窗框”的寓言,玻璃总抱怨窗框把自己限制得太紧了,窗框有一天终于发怒了,“那你就到外面去寻找自由吧”。

  当即,将“身子”松了松,玻璃顿时掉在地上碎了

  同学们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了什么启示没有呢?它告诉我们,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虎豹只能活跃于崇山峻岭,鱼儿只可遨游于江河,如果一旦离开这些范围,就只能是走向灭亡。

  “窗框”“崇山峻岭”,“江河”就好比是纪律,只有在这些纪律的范围内才可能谈自由,没有了纪律约束的自由,就好像那块玻璃,各位同学,你难道愿意做那块玻璃吗?没有了纪律约束的自由,就好比离开了水的鱼,离开了崇山峻岭的虎豹,各位同学,你们想想,你们真愿意做那离开了水的鱼,离开了崇山峻岭的虎豹吗?自由从来就不是随心所欲,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是知道该干什么才干什么。

  任何人,在自己享受自由权利的时候,都不能损害他人的正当权利,否则,你有了自由,那别人呢?你把你所谓的自由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各位同学,用你们自已心中的良知问一下自己,这对吗?这合适吗?这应该吗?纪律约束的是违反纪律的人,只要不违反纪律每个人都会有充分的自由。

  人生中,有些事,是我们不愿意去做,但又不得不去做,这就是责任的意义,守纪,是对班集体负责,对学校负责,对你父母负责,更是对你自己负责。

  你们现在还是学生,犯了错误各位同学还有再来一次,从头开始的机会,可是在社会上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每一次失误或者错误负责,承担后果。

  因此,在学生时代,要正确理解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只有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才可能在游戏中胜出。

  纪律是专注的保障,成功的催化剂。

  老子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美国西点军校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 针对违纪同学的思想分析

  现在有一部分学生纪律焕散,有时是明知故犯,肆无忌惮,从而出现了上述5个方面的违纪现象。

  其一、你们这个年龄段,对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你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很多事情,并不像你们想像的那样简单。

  希望大家站在一定的高度向远看。

  现在的行为就是就是将来的积淀。

  其二、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撞,不能控制自己,不能理性的,客观的看待问题,多凭冲动行事。

  从集体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开始。

  其三、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

  有意反其道而行之,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有些同学却会犯颜动怒,火冒三丈。

  有胸怀,能忍耐,是成大事者的共同特质。

  教育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因此,有些事,有些道理,你们现在并不真正了解,要等待到若干年后,你才会明白,老师当初的良苦用心,每位老师对你们的教育都没有恶意,每位老师都是宽容的,他们只是希望你们各个方面能好些,再好些,优秀些,再优秀些,难道各位同学觉得这也有错吗?各位同学如果不信,可以试着去问问十年前的学生,问问他们现在对当初学生时代的看法,也可以把今天,你认为无法忍受与理解的事,记在日记本中,十年后,你再去看看,你会为当初的做法感到后悔!

  三、学会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此外,对于学习生活里面的一些其他问题,做简单的提醒:

  1、生活节奏的控制(做好生活计划,井井有条的事务处理也是能力的体现,张弛有度)

  2、情感生活的处理(责任意识,一根棒棒糖交换的青春,前面提到的家庭志向,短浅的眼光,不可复制的中学岁月,正常的情感价值)

  3、生活态度正规化(不攀比生活,重视正常的生活态度的建立)

  4、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水的生命 结冰晶体的事例 情绪很重要)

  5、同学师生和谐关系(主动的找老师交流,宽容的对待自己的同学,冷处理一些矛盾)

  6、摆脱琐事的干扰也是一种进步的体现。

  要懂得,越专注越快乐。

  综上所述,拥有志向,积极勤奋,注意方式方法,把握自己正常的中学生活,就是对自己今天最好的把握。

  学习最怕志在必得的刻苦,高考最怕志存高远的拼搏,人生最怕充满智慧的勤奋!请牢记:今天的每一份耕耘都是实实在在的,今天的所有付出都能让你拥有一个璀璨的未来!

  最后,祝同学们能在初三下学期这一关键阶段,用自己的拼搏获得属于你的那份荣耀!愿你们能以更加自信、阳光、勤奋的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

  学困生转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

  有这样三个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校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

  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你会感到意外吗?每当我想起这三个孩子,总会问自己,我身边是不是也有“爱因斯坦”、“罗丹”、“达尔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怎样才能把那些不爱学习、不愿学习的孩子扶上学习的轨道,怎样才能让他们重新燃起学习的欲望呢?三中人希望能用班主任的爱心,用教师的关心,用学校的责任心,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唤醒麻木的心灵。

  下面我就从班主任、教师、学校三个方面介绍德州三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批评指正。

  一、 让爱走进心灵。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最基层的工作,也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工作,但要走进孩子们的心灵,班主任老师还真得不断“修炼”自己才行。

  1、走进心灵首先要学会倾听

  我班曾经有一名男生经常和别人打架,有时候是他主动去打别人,我也做过很多次“教育”,收效都不明显。

  一次他被政教主任领到我办公室:“看看吧,你班学生又惹事了。”还把他如何在操场上欺负别的同学,告诉了我。

  最后,政教主任丢下了一句话“你来教育吧。”走了。

  因为我以前的多次“教育”,这个男生已经对我有了明显的抵触情绪,这次如果还是那样的说教,可能效果更糟,所以,我先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问:“你有什么要说的?”听了这句话,他看了我一眼,气冲冲的说了一句:“我有什么好说的!”然后竟然不屑地把头偏向一边。

  看来,他把我的问话当成了质问,认为我要开始批评他了。

  于是,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一点,追问道:“也许你打人是有原因的,说不定你还有道理,不妨说出来,让我了解一下。”听了这句话,他把头转过来,似乎有些吃惊地看着我。

  我继续说:“是的,我真心想听听你的解释。”火山爆发一般,他开始发泄了。

  我说他是“发泄”,一点不夸张。

  当时他的语速很快,情绪激动,说了很多很多。

  有对事件经过的叙述,有对自己的辩解(当然有合理的因素),更有对老师(包括我这个班主任)的抱怨……他很明显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很偏激,很片面,但是很真诚,而且有的话说得很对,包括对我的抱怨,比如:“我欺负过一次同学,结果以后凡是我和其他同学打架就都成了我的不对,都是我在欺负别人。

  你们老师就是这样对我有偏见!”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我这个班主任因为学生确实操了很多心,甚至受了很多委屈,可是我有没有反过来考虑一下学生的感受呢?他在老师这里又受了多少委屈呢?那次谈心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谈心,我真诚的接受了他的批评,他也心悦诚服的接受了我的教育,改正了好动手的坏习惯,我认为,这些都归功于对学生心灵的倾听。

  因为通过倾听,我们才开始了解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记得还有一个男孩,晚上回家就是哭,爸爸妈妈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话,直到第二天早晨,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来上学,妈妈打来电话求助。

  我就骑车到他家里,把他带到了学校。

  办公室里,我们的谈话开始了:看到她的表情我猜道:“你是不是遇到了一件非常为难的事情,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呀?”他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看来我猜对了。

  于是我接着问:“是不是你今天早晨不上学,你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他摇头。

  “是不是你不需要老师和家长,你自己就可以解决那些讨厌的问题?”他又摇头。

  我不说话了,等着他平静下来,慢慢把事情说清楚。

  原来是与好朋友闹矛盾,害怕失去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做。

  学生竟然有这么一颗脆弱而敏感的心!

  成长的烦恼,也许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情,对孩子的理解,不是从成人的角度,而应该从孩子的心灵出发。

  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学会倾听,帮助老师了解孩子,帮助老师拥有一颗孩子的心灵,帮助老师学会用孩子的大脑思考,用孩子的眼光看待,用孩子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先生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2、走进心灵要化批评为表扬

  曾经有一名女生张某,英语学习很糟糕,不认真学,而且有一段时间和英语老师的关系不太好,但他数学成绩有进步,还比较关心集体,团结同学。

  有一天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准备和她谈心,孩子一看班主任老师叫她,很紧张,嘴里说着:“我最近没犯什么事儿呀。”我笑着对她说:“今天老师是专门表扬你的。”她抬起头,很吃惊地看着我。

  我说:“上学期你有很多缺点,这个学期都改正了,是不是呀?”她挺直了腰杆,还有了一点自豪的微笑。

  这时我准备转变话题,谈她现在存在的缺点。

  本来想说:“有了进步很好,但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你现在还有一些缺点,比如……”可是,话到了嘴边,我忽然想起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下面的话就变成了这样的:“你的进步让老师很高兴,其实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是不是?”她点了点头,于是我追问:“在那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呀?”她说:“我的英语成绩不太好……”我问她想没想过造成英语成绩不好的原因呢,她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