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论文

农工经济的论文

时间:2020-12-10 08:36:27 经济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农工经济的论文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而农业还是我国第一产业,下面是农工经济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农工经济的论文

  论文1:浅析奇台县五马场乡发展带来的问题

  “钱”:首先是农民收入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农民收入问题。

  农村改革开放头十多年,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农业生产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其次是乡镇财政问题。

  我乡财政是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政府时,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建立起来的。

  其初衷是为了调动乡政府理财的积极性。

  然而由于财源不足、分成办法不当、事权与财权不对等、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它至今并没有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一级财政,不能履行农民提供需求的乡村道路、基础教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医疗、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本职责。

  “钱”的问题,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农村的政权建设,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粮”:主要是粮食安全问题。

  改革开放后,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比较好的调动;同时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然而就在近几年粮食生产形势相对宽松的时候,粮食价格出现了多年的持续下跌,严重挫伤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粮食价格持续下降的同时,农副产品不断增加,也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我认为粮食安全永远也马虎不得。

  “人”:人多是我国最大的特点。

  当前的问题一是我乡人口基数大。

  二是我乡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偏低。

  三是农村的医疗保障滞后,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农民对待生病的做法是一拖二挨,实在挨不过去才上医院诊疗。

  四是农村贫困群体缺乏最基本生活保障。

  应该说绝大部分农民的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但是农村还有一些因灾致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和鳏寡孤独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五是由此缺乏社会保障,很多农民抱着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观念不变,影响了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农村的超生现象仍然很普遍,很多人不生儿子不罢休,又引发了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的终止妊娠问题。

  “地”:农村土地问题包括内部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问题和外部征占土地问题。

  土地是农业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一切物质依附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乡土地跟着国家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基础上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而确立了现行的中国农村土地的经营制度,这些新的矛盾才得以缓解,并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使国家农业土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为了稳定这一基本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正式实施。

  《土地承包法》以法律形式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对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现在农村土地的问题,一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不明朗。

  “权”:既有农民的合法权益问题,也有农村基层政权的问题。

  农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是见诸于我国的很多法律法规的。

  但事实上农民由于处在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比如在经济方面被迫接受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克扣,对经济收益的分配不知情等;政治方面有农民的选举容易受党政组织、宗族,甚至社会黑恶势力的操纵而被变相剥夺等。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与经济组织的职能混淆不清问题。

  按道理,村委委员会是农村村民的自治组织,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它实际上还承担着改革前大队这样的经济组织的职能,管理着农村的集体资产,造成了农村政企不分和政经不分的问题,是加重农民负担和引发村级干部腐b问题的根源。

  二是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问题。

  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是否协调和规范,直接影响着村民自治能否正常有效地运作。

  村党支部领导村委会这是符合党的领导原则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但目前的问题是有的村党组织在村委会工作中干预太多,使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难以实现,村民自治组织依法拥有的权力难以得到具体落实。

  而有少数的村民自治组织则把自治理解成绝对自由,不接受村党组织的正常领导,甚至向党组织的领导权威发起挑战。

  村“两委”的这些矛盾严重削弱着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了农村的稳定。

  三是薄弱的村级组织管理缺位与农村的宗族干政的矛盾。

  由于改革开放后村一级组织对于村民只有索取,没有给予,缺乏维护村民利益和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因而在农民群众心目中没有什么好的印象,失去了村级组织应有的凝聚力;同时由于接受县乡机构的经济盘剥,加上村级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半数以上村委会都存在着债务问题,导致了村级组织不能发挥应有的战斗力。

  在这种情况下,宗族势力逐渐壮大,担负起维护本族村民利益的义务,争取了很多群众的支持,从而构成了对村级组织权力的挑战,严重的地方,宗族势力已经把持着村政,包括把持村委会选举、村里的资源支配权力。

  由于村级组织战斗力的普遍薄弱,造成了村级组织管理的缺位,一些曾经绝迹的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赌博、建庙、抬迎菩萨在农村极为普遍,非法宗教和农村的恶势力趁虚介入,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令人堪忧。

  论文2:基于加速城镇化下的农业转型问题

  中国有多少农民能永久性放弃农业生产,又有多少进城打工者能真正成为城镇居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业转型。

  农业转型决定了人的城镇化未来征程怎么走,成为人的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只有农业生产不再是粗放经营,告别了传统模式并转变为现代模式,乡村人口才能被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真正地挤压出来,后顾无忧地进城居住、工作和生活。

  如此,农业转型及其现代化需要根据人的城镇化要求和趋势调整发展策略,以应对乡村人口不断流出而带来的一系列农业问题。

  一、农业转型之急: 解决谁来种田问题

  在中国农民潮水般涌入城市之前,农业生产基本上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农户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且缺乏专业化分工的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传统农业是一个经济概念: 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是“完全以农民时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①; 印度学者英格森对传统农业的解释更直白,认为传统农业以小型家庭农场为标志,不仅生产规模小,而且高度自给自足②。

  传统农业是生产方式长期不变动、基本维持简单再生产、经济效率长期停滞的技术和产量不变的经济均衡状态。

  之所以能保持长期稳定,关键在于传统农业遵循的是家庭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市场利润的逻辑,这与农民长期坚持的“以稳定可靠的方式满足最低限度的人的需要”的生存伦理是一致的①。

  在传统农业里,劳动是农民拥有的相对充足的生产要素,为了维持生存,他们不得不做那些利润极低且消耗大量劳动的农活———采用“内卷化”或“自我剥削”方式以保持农业收入或粮食产量缓慢增长②。

  传统农业由原始农业转变而来,使用人力加畜力相结合的劳动方式,精耕细作,伴随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毛泽东曾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这是落后的,这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并且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③。

  尽管毛泽东认为传统农业是落后的,不适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必须予以改造,但遗憾的是,不仅合作化没有改造好传统农业和农民,即使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将农户的土地收归农村集体所有,强制农民采用社队集体劳动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劳动,也没有让传统农业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