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0-12-09 10:41:26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临床医学教学研究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将承载重要的医疗任务,毕业后均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才能执业,所以对医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采取综合性考核评价也迫在眉睫。

临床医学教学研究论文

  第1篇: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提升思考

  【摘要】临床见习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种因素导致我们的临床见习教学质量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针对此现状,本文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关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临床见习

  1.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见习现状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见习是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第一阶段。

  由于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见习是在各教学医院完成,学校对各教学医院的教学质量监控及管理鞭长莫及;各教学医院又以临床医疗为主,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也难以落实到位,由此形成临床教师对病人的临床诊疗全力以赴,

  对学生的教学敷衍塞责,甚至少数临床医师视教学为负担,造成临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而学生方面,很多医学院校的临床见习只是换个教室上课,临床见习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习室看看书,参观参观病房,只有极少数同学有机会与患者交流,大部分学生沦为观众,缺乏参与机会,根本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使临床见习流于形式。

  2.造成该现状原因

  2.1见习医院数量及容纳能力不足:由于见习的特殊性,见习地点须按就近原则,一般选取与学校同一城市的大型医院。

  2.2临床教师精力及水平有限:①临床教师因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职业风险高、社会地位低下、受患者尊敬程度不足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医师的工作积极性;②科研压力、职称压力、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等等大量消耗医务人员的精力,

  使很多带教老师力不从心;③部分见习老师未经正规带教培训,教学能力良莠不齐,教学手段单一;④少部分老师不能完全融入教师的角色中,把带教视为交差,缺乏正确的教学态度,也是造成学生见习效果差的原因。

  2.3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大部分学生对见习缺乏足够重视,对见习的认识停留在好奇层面,认为见习效果不佳也可以在来年的临床实习中弥补,因而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自主性,影响临床见习效果。

  2.4患者配合度不够:随着社会发展,患者维权意识加强,医患关系紧张,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见习学生开展见习工作。

  3.提升见习质量的策略

  3.1吸纳更多合格的见习医院:通过充分对本地区及附近区域医院的病人数量、病种、诊疗规范性、医疗水平、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广泛选取符合要求的医院作为见习医院,缓解附属医院的带教压力。

  3.2采用多种见习方式:建议学校鼓励学生到生源地各级医院开展暑期短期见习,参与简单医疗操作、小型手术、义诊等医疗行为,使学生能提前接触临床,应用所学知识,发现不足后及时纠正,这样就更易适应将来的正式临床见习,有利于提升见习效果。

  3.3加强见习前教育:在见习前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视临床见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医德医风教育,对附属医院见习管理等相关规定进行集中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职业角色的形成;专业方面,鼓励学生巩固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内容,如问诊、临床诊断技能操作等,提升见习效率。

  3.4建立临床见习监督管理制度:3.4.1专人负责制度:附属医院相关科室每学期应抽调专人脱岗负责见习,包括制定见习计划、理论授课、见习带教;见习结束后,由督导组组织学生对带教教师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分,其成绩作为绩效考核、年终评优、职称评审的依据。

  3.4.2双向反馈制度:附属医院主管部门应定期召开反馈会,根据见习内容选取节点组织带教教师、学生代表进行教与学评价。

  学生反映见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学所存在的不足,教师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汇总出修改意见及建议。

  此举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见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而充分的沟通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合。

  3.5改进教学方法:由传统教学方法LBL,到PBL、CBL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会极大地提升学习效果。

  课堂中辅助微课、理实一体化、角色扮演(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等多种教学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学病例不足的缺陷,提升教学效果。

  3.6加强患者宣教,提高患者的配合积极性:对住院病人加强宣教,督促患者转变角色,参与到培养医学储备人才的实践中,增加患者的社会认同感和个人荣誉感,积极配合学生见习,这样患者既获得了精神满足,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又可适当缓和医患矛盾。

  总之,导致目前临床见习质量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通过带教老师、学生、患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学校与附属医院的充分监督协调,重视临床见习过程、细化见习流程、明确见习目标,对临床见习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积极修正,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不断改进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治民.新时期医院从事临床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9):551-553.

  第2篇: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综合性考核评价研究

  摘要:通过对现阶段高校考试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总结出综合性考核评价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展的必要性、实施策略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性考核评价;综合素质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的学者提出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后,各国高校在课程考试中逐渐注重能力考核,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在考试和评价中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内高校正陆续尝试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从而适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提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

  ”因此,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迫切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考试方法——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这有助于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改变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转而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1多数高校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多数高校把考试作为决定学生是否升级、评选先进和毕业的主要手段。

  期末考试虽具备集中考试、便于安排考试时间及地点的优点,但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考试不能及时、有效检查教学效果。

  一门课程的学习需要2~4个月,期末考试成绩的反馈延迟,教师难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其次,考试不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

  部分学生忽视平时的学习,重视期末考试,用“考前突击”来应付考试,而且侥幸通过考试后惰性增加,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考试不能真正激励学生。

  期末考试的内容偏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限制了其学习积极性;易使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过关,而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部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或者通过,甚至作弊,这样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过分强调期末考试成绩对学习效果的评估,会导致考试不再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和评价手段,而是成为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和指向,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1]。

  2综合性考核评价在临床医学专业实施的必要性

  课程考核方式倾向多元化在探索考试改革中,促进考试评价由期末化向过程化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减少课程成绩对期末考试的倚重,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加强日常考核的力度[2]。

  高校应合理设计考试评价体系及丰富考试形式,理论考试总体上分为平时与期末两大部分。

  考试方式应减少理论考试比重,提高实践考试比重,以全面评价学生。

  科学地确定平时成绩评价的具体指标[3]。

  平时指标一般可以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考试、课程论文总结、实践动手能力等,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增删一些指标来全面和科学地考核学生平时成绩。

  综上所述,在高校考试改革过程中综合性考核评价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