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思考论文

时间:2022-10-01 02:31:42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思考论文

  文化是一种力量、影响更是一种情怀,在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是各国政治斗争以及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思考论文

  第1篇:高校体育文化中武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武术文化的特征和内涵,然后阐述了对武术文化的深刻理解,最后探讨了建设武术文化的途径,以期进一步促进国内高校武术文化的发展,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为构建和谐校园以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武术文化;构建;发展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和氛围,更代表了学校的灵魂,发挥着展示学校精神文明、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作为校园文化中重要的一份子,武术文化建设备受瞩目,它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分支,在培养学生精神潜质、提高学生体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积极、向上的武术文化在学生养成良好品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视野的开阔、传承古老的中华武术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1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学生和老师依托体育的行为规范养成了校园武术文化。

  它是群体性竞技活动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总和。

  武术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形态,在高校等教育校园中根植,具有突出的校园色彩特征。

  武术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上述各要素的改变而转变,形成具有多元化、动态化的文化形态,其不仅具有鲜明的体育文化特色,有独具个性色彩。

  由此可知,对校园武术文化这一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亚文化进行科学的培育并积极地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武术文化的精髓

  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同时它也是独具中华特色的一项体育竞技项目,深入地研究武术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它和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相吻合,在中国道家哲学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富有深刻的哲理。

  武术锻炼是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集锻身养神、调生养性于一体,以创造统一和谐的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为目标。

  由此可知,有很多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优秀民族精神、品德。

  3校园体育文化中武术文化的作用及意义

  3.1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高校校园并非天生就具有鲜明主题的武术文化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培养、共同营造、尽心维护,唯有此,才有望形成集鲜明特色、丰富内涵、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体育文化。

  事实上,培养并营造校园武术文化的过程就是积极传播和发展武术文化的过程。

  通过凝聚武术文化的精神,在高校校园中形成武术文化市场,造就校园武术文化的氛围,培养其灵魂、强化其凝聚力、吸引力。

  文化热点的增加,其市场就会越大。

  连点成线、线动成面,促进高校武术文化氛围进一步丰富,越来越多的学生会被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并积极投入其中,感受博大精深的武术魅力,在武术锻炼的熏陶下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最终树立终生体育的意识。

  3.2丰富课外群体活动氛围

  最近几年,国内在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在深化体育改革,不断提高学校中体育教学的地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对健康的渴望日趋强烈,这让学校体育教学具有广阔的市场,越发显现活力,这无疑是一股强大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促使其快速发展、壮大。

  作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有利手段和工具,武术理所当然在有知识和文化最高殿堂的高校中占据重要并积极的地位。

  所以,深入地培养和建设校园武术文化,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是促使学校养成健康、积极武术文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3.3构推动校园武术活动中单项的建设

  在不同形式的体育项目中深入的挖掘集趣味性、参与性、民族性为一体的项目,充分地发挥其文化内涵,是营造并培养校园体育文化的关键。

  武术作为中国古老的健身形式,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更独具中华文化,挖掘并创造新颖形式并具丰富内涵的武术活动形式,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便更容易,树立武术文化的“品牌”,丰富武术活动的兴趣性和参与性,有利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壮大。

  4校园体育文化中武术文化的引导和培育

  4.1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作为社会科学,校园武术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大方向,坚持理论和实际并重。

  要想在发展道路上更健康,必须确立正取的政治方向。

  不仅如此,作为一种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化现象,武术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体育教育思想作为指导,保证武术文化活动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和展现新的体育气象。

  4.2坚持结合武术课堂教学和课外群体活动

  在校园武术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3个方面:家庭、学生个体以及社会,校园武术文化是以校园教育为环境的文化现象,因此必须适应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服务于学校的体育教育。

  这就要求高校武术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应该和高校武术课程以及课外活动相适应,丰富其血肉,提升其灵魂。

  4.3紧密结合学校的体育人群特质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体的文化倾向性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特质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对高校校园武术文化进行发掘并培育的同时,对这一点要充分地考虑并加以利用。

  不仅如此,还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的软、硬件,打造活动的空间、营造活动的氛围,提升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建设水平。

  5校园体育文化中武术文化的创新

  5.1武术文化要和融合校园文化

  武术之所以在国内经久不衰,从古流传至今和其文化特性具有很大的关系,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和教育密不可分,要想扩大武术的影响力,必须在国内正式教育体系中将其纳入,建立新中国后,为了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很多高校体育教学体系都把武术纳入专选课。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武术运动获得深入的发展,很多学校不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还成立专门的协会、社团等,在高校从事武术教学的人员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认清高校中武术文化的着手点,使用校园媒体深入地宣传,利用诸如晚会表演、武术竞技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把武术的文化价值以及健身价值向全校的师生展示;在武术协会、武术教学的辅助下,致力于武术文化传播骨干的培养,扩容校园的传播团队;充分利用早操课余时间,组建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武术锻炼和表演活动,扩大武术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打造独具本校特色的武术项目,邀请武术界知名人士进驻校园,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指导,不仅让教师和学生吸收优秀的武术文化,更发扬武术文化。

  5.2拓展武术文化的自新渠道和途径

  一种文化如果没有了追求“新”的动力,那么其很可能就此没落。

  事物要想向前方发展,就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事物发展的正道只有一种——求新。

  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于社以及校园中,显然也无法摆脱这种准则。

  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学校中存在,如今却有发展成为纯粹技术的趋势,在演练套路和赛手比赛中,他们确实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然而武术所独具的文化内涵却日渐萎缩,和我们渐行渐远,致使套路在仅仅追求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殊不知武术中“武”的内涵还能保留几许。

  面对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我们不仅仅把武术保留在技术层面。

  因此,要想促进武术的发展,必须深入其文化层面,对武术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上文中论述的求新也就意味着文化的求新。

  作为高校中从事武术教育教学的教师,以及武术教育教学的受众——学生,要强化武术文化的创新渠道,扩展其途径,以便于更好地在高校中营造武术文化氛围。

  5.3把握历史机遇

  进入新世纪后,武术文化的发展既有挑战又有机遇。

  国内顺利举办国际性赛事为武术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平台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全民健身热潮,所以我们要以此为突破口,让高校在校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对其优秀的内涵充分的挖掘,努力发挥自身具有的和谐功能。

  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繁荣,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努力完善自身。

  6结语

  文化是一种力量、影响更是一种情怀,在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是各国政治斗争以及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

  这就要求国内高等教育以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

  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体育教育应该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学习让其一生受益的知识,这和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密不可分。

  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文化应该致力于求实、创新,让古老的武术文化散发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史海燕.和谐校园文化中武术文化的作用及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9(4).

  [2]陆晶.不同的武术教学内容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5).

  [3]陈威.近现代武术文化传承流变——基于一个武术之乡的考察[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1).

  作者:杨莹莹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体育学院

  第2篇: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体系构建思考

  摘要: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体育教学等工作的开展质量,关系到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以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体系构建为研究的对象,结合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的开展现状,就如何构建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体系,展开了实践与理论层面的探讨。

  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民办高校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之一。

  民办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作为包括体育场地设施、体育课程、体育精神文化的客观存在体,先进的休闲体育文化,能够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等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加大对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本文以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体系构建为研究的对象,结合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的开展现状,就如何构建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体系,展开了实践与理论层面的探讨。

  一、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休闲体育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出现的,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意识与休闲体育活动参与特征来看,之所以能够在校园范围内容被认同,是因为休闲体育能够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有效的娱乐与消遣的载体。

  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民办高校休闲体育的多样化,即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活动内容、组织方式、参与时间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休闲体育有效的丰富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闲暇生活。

  第二个特征是河南省民办高校参与对象的广泛性,表现在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既有教师、也有学生。

  第三个特征是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的文化性,通过休闲体育活动项目为载体,逐渐形成个性化的休闲体育文化环境、文化体系。

  第四个特征是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动态性。

  表现为休闲体育参与群体的动态变化、休闲体育活动项目的动态丰富与调整等。

  二、强化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体系的规划

  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是以大学里面的学生、教职工为主体,借助体育教学、体育比赛等方式,组织与构建起的有效体育活动载体。

  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体系是社会文化、校园德育、智育、体育的总称。

  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首先,要做好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目标的设置,以目标来引领休闲体育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

  其次,要加大对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活动内容体系的构建,以此为基础丰盈民办高校师生的休闲体育项目。

  再次,要做好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体系指标的设置,通过合理的设置休闲体育体系的指标,来提升体系建设的系统性与针对性。

  第四,要加大对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休闲体育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三、加大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设施的建设

  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等物质资源。

  高校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加大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以此来为河南省民办高校休闲体育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师生参与休闲体育提供充足的锻炼场地与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