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教育学本科论文

时间:2021-02-16 12:44:23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教育学本科论文范文

  要让孩子真正从心底认同班级就是他们另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就更需要我为自己的角色进行多种定义的诠释!以下是教育学本科论文范文,一起来阅读参考吧!

教育学本科论文范文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体会浅谈【1】

  说起班级的管理,相信每一位的班主任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

  我谈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做法。

  一、以团队合作为班级的精神核心。

  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来自五湖四海,每一个孩子个性特点都不一样。

  因此,我每次接手一个新班级,首要的给每一个学生心中渗透班级的团队意识,让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具有潜力的,而且是巨大的,发掘我们的潜力的唯一方法就是充分发挥团队合作!无论是小组的学习交流,还是值日的打扫,或者是体育节的各项比赛,文艺表演等都离不开合作,在引导教育中充分让学生明白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道理。

  也就是说,一个人再有天大的本事,如果没有合作精神,仍旧难成大事。

  哪怕有时只是个人去参加比赛,仍需要班级团体成员的鼓励与喝彩。

  现在团队精神理念基本已深入到班级每一位成员的意识中。

  现在班级的孩子对于学校的活动,无论是选谁参赛,另外的孩子都欣然接纳,同时热情的为参赛的学生鼓劲。

  特别是在这次的书香教室布置中,不少的孩子主动留下帮忙,特别是以前个别对班级在这些方面关注不多的男孩子,这次都不断地跑到我的跟前,对我说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忙的,让我深受感动,同时明白一直以来潜移默化的团队观念已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了。

  二、以班级的荣誉为集体凝聚力的纽带。

  我时常向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班级的荣誉属于每一个孩子,班级的不足或过失也属于每一个孩子。

  任何一个孩子或小组为班级争得荣誉,那是全班每一个成员的共同荣誉;任何一个孩子让班级蒙羞或丢分,那也是全班每一个成员的荣誉受损。

  每一个学生都有义务或责任对违纪的孩子进行帮助或监督。

  基于此,只要某一个孩子每天的日常行为表现丢分,他就会影响全班或当中小组的荣誉受到损害,连累班级成员受罚,自然而然其就心存愧疚,同时别的学生也会对其进行监督监管,集体的荣誉感促使他们不断自我自省改过,因此每天校卡、校服的穿戴、仪容仪表的检查等学生都基本能自觉履行好,班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引导下逐步形成。

  三、营造以班为家的班级氛围。

  要让孩子真正从心底认同班级就是他们另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就更需要我为自己的角色进行多种定义的诠释,不仅是可敬的师长,更是可亲的妈妈,可聊的朋友,让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向我倾谈,聆听他们心声,成为他们可信赖的良师益友。

  同时我都会借助一些活动或比赛后的契机,教育学生面对班级学生的成,我们要想向家人一样对他们表示祝贺和鼓励;面对败时,也要向家人一样对他们学会包容和理解。

  同学间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自己犯错了,要主动赔礼道歉。

  记得他们刚入学时,同学间打闹,脾气犟犯错的学生要他向同学道歉,他怎么都不肯出声,但现在已没有那样的棘手了,文明礼仪常用语已经常挂在同学们的嘴边。

  现在在班中,如果那个同学不小心弄了小伤,就马上有孩子去拿药油;或者某一个同学忘带学习用品,总会有一大片的同学递给他。

  或许班级当中有一些孩子会小打小闹,但无可否认他们都是一群善良有善心的孩子,如同一个融洽的大家庭。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教学论文【2】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技巧,尤其是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能够体现教学的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作用。

  因此,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

  根据对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查发现,数学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现象:

  一、提问缺乏层次性,偏向于记忆性的知识。

  数学教师在授新课前进行的知识回顾主要以记忆性的知识为主,没有体现出对知识的提升,缺乏深度。

  在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有时太难有时简单,没有把握好问题的层次性,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提问直接单一,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

  在教学中提问过于简单直接,达不到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比如在进行二次函数y=ax2+bx+c (a、b、c为常数,a≠0)概念的讲解中,教师直接问二次项系数a能不能等于0,学生回答不能,这个问题不能体现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不能明白为什么二次项系数a不能等于0。

  三、提问时机把握不准,提问后未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急于找学生回答问题,由于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够全面,缺乏深度,往往达不到教师的期望。

  失去了提问意义。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鼓励。

  中学生由于心理特点的原因,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课堂中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害怕被人嘲笑,尤其是回答错误后被老师批评。

  而往往教师就批评了学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从以上的现象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技巧还需要大大提高。

  为此,我们针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如果课堂的提问能够体现以下几点,可以很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一、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层次和方向。

  明确提问的目的,是课堂提问成败的根本条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目的不同,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比如回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

  其次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层次,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

  提问的层次性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

  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

  提问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班级的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提问的方式多样化,给学生创设思维空间。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转变一问一答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

  三、把握关键问题和提问时机。

  首先,提问要能体现教材的重难点,有利于攻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把握知识模糊点,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所指,对知识进行定位。

  其次,提问的时机要准,可在学习新概念后,分析问题时,知识应用时提问。

  四、提问时多鼓励学生。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尤其是回答错误时,不要急于批评,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从学生表述的语言,声音,表情等方面给予表扬,鼓励学生,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

  快乐高效的学习方式浅析【3】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目前,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虽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追求步调一致,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促进者和合作者。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的这种单一、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成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方式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这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质结对”的原则进行分组。

  “组内异质”是每个组要有好、中、差(A/B/C)各个档次,“组间同质”是组与组之间要实力均衡。

  “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AA/BB/CC)。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的分组原则,充分尊重了学生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习小组都成为一个合作互助、独立运行的“小班”(每组以6人左右为宜)。

  “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体现学习交往的平等对话,便于开展“对学”。

  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学习、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高效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组内学生合作交流及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我在教学A班中试验了一年多,效果很好)。

  初中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与展示欲,希望老师给他们一些权力来发挥他们的才能,组内成员都应有分工,这样可以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完成任务。

  一定阶段后在组内进行角色互换,使学生在小组中有机会充当任何角色。

  在进行合理分工时,最重要的是选好总组长,总组长是一个小组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小助手,总组长必须有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能带头,有威信,有组织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流程

  1.自学讨论:将“导学案”(可以是整节课的,也可以是某个环节的;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

  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线索”

  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先自学,对其中一些不懂的、模糊的知识点用红色笔标记出来,然后组内AA, BB, CC三层对应进行一对一的讨论,解决该层次能力范围内能够处理的问题,然后把疑难问题向上一层级组员请教,普遍性问题组内集体讨论解决。

  组内讨论后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由学习组长代表小组向其他组请教(主要是向该学科拔尖的学生寻求帮助),然后对组内成员讲解。

  教师的要求是每个组员对各个知识点都能理解、掌握。

  对班级内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则由学习组长反映给课代表,课代表汇总后与任课教师沟通,由任课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如小组长培训、集中讲解等)。

  2.课堂展示:主要由B, C层学生展示

  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分配任务给各小组进行展示。

  展示主要由B, C层学生展示,B、C层学生讲得不到位的地方由A层学生补充,必要时教师点拨。

  课堂展示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更不是“预演”,展示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检验其掌握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