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感受

时间:2021-01-21 14:55:23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感受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1】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感受

  医学分子生物学(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并重的医学基础课,该学科已经迅速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1]。

  但这门课程理论性强,模型假说多,难懂难记。

  如何使医学本科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分子生物学,是我们每一位分子生物学老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

  为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教研室近年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革措施,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1 增加背景知识,结合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在课堂上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必要的学习内容上。

  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一些对医学分子生物学“枯燥”理论的学习,先适当地加入医学分子生物学一些理论发现的背景知识。

  如在讲授“RNA干扰”之前,先简要介绍它的发现史:Napoli 研究牵牛花时发现将一个能产生色素的基因置于一个强启动子后,试图加深花朵的紫颜色,结果多数花成了花斑色甚至白色。

  这与传统上对反义RNA技术的解释正好相反,该研究小组一直未能给这个意外以合理解释。

  直到1998年,才由Fire和Mello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解释了上面的两种反常现象,并获得了20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通过这个故事背景的讲解不仅吸引同学们不断地思考原因,同时又使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发现一些与传统理论不符合的现象时,不要盲目地怀疑自己的实验,而要深入地研究下去,也许这背后就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理论。

  又如凋亡现象的发现:1954年布雷内首先选择线虫作为实验生物模型,在研究线虫细胞数量的时候他发现成体线虫的细胞数量变少了。

  最后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了凋亡现象,线虫也从此成为生命研究领域中的经典的模式生物。

  因此2002年他与另外两位研究凋亡的科学家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这个故事也启发了同学们一个道理,获得诺贝尔奖并非一定要做非常复杂尖端的实验,最重要的是创新,即使是很常规的实验也可能获得重大突破。

  学生们一致认为,这样的教学使他们兴趣增加了,知识面拓宽了,而且还从这些故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2 采用二圆互交或三圆互交理论模式教学

  采用我校冯教授最新提出的二圆互交或三圆互交理论模式[2],把哲学中的“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既对立又统一”的思想和观点应用于编著的《生理学》[3]和《整合应用生理学》[4]中。

  在二圆互交和三圆互交哲学模式中,每一个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呈开放状态与一个或多个主动互交二圆互交是显而易见的,三圆互交的构成是上面一个圆,下面二个圆彼此互交。

  其内涵是:(1)每个圆都处于自主的运动状态,又受着其它圆运动的影响,相互促进和发展必然产生量变,继之导致质变,后者又可进一步刺激彼此发生量的变化。

  (2)每个圆的互交面积可逐渐增大,但二圆始终不会融合,即在发展共性的同时始终保持着个性;已产生互交的二圆亦可朝相反的方向运动,但彼此不会彻底地分离。

  (3)二圆互交可发展为三圆互交,三圆互交亦可转化为二圆互交,甚至可发展成多圆互交,通过多圆互交呈现世界万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

  在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教学时,就可利用上面的模式对分子生物学中的'复杂关系进行讲解。

  如讲授“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关系时,就可以通过二圆互交模式(如图1)说明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

  当抑癌基因由于某种原因失去功能时,癌基因就会失去控制,大量表达,量变引起质变,最后引起癌症。

  因此只有当两者平衡时,机体才能正常表达各种产物,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通过这个模式使“癌基因、抑癌基因”之间的动态关系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分析和探讨,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 联系实际,使讲课内容更贴近生活

  由于分子生物需涉及到很多理论方面的东西,学生感觉在将来的工作中都用不上,或者就是离自己太遥远,所以会觉得兴趣不大。

  因此把教学内容和医学或者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以“重组 DNA技术”为例,在上课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基因工程方面的新进展:如各国都在致力于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以及最近争论很热烈的“克隆人”能否进行的问题;还有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的健康有害等,都是同学们关心的问题。

  那么究竟这些转基因食物是如何产生的,通过教师的提问以及对这些知识的讲述,激发起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 :在讲授“PCR技术”时,提出现在法医常常只需要通过犯罪现场的一滴血进行破案,以及最近发生的一些名人的亲子鉴定案件,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是由于PCR技术的发明。

  这时学生们的兴趣大增,迫切地想要知道这种技术是怎样进行的,这时再讲 PCR的原理及反应过程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教学也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稳固。

  除此以外,还要求我们教师要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提高讲课的艺术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增加图示、FLASH动画等形式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做到:语言精炼 ,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开设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习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我们在实验课上设计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DNA的提取以及琼脂糖电泳技术等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这样就把抽象的理论变成身体力行的实践,激发了学生主动动手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的认识,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使医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勤于思考,更需要教师不断提出符合教学规律和行之有效的教改措施并加以实施。

  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从而共同把教学改革推向更高更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作化.医学分子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2] 冯志强.二圆互交和三圆互交理论模式及其应用[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28(6):504.

  [3] 冯志强. 生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

  [4] 冯志强. 整合应用生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感受【2】

  【摘要】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

  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优化课程设置、开展双语教学、完善考核体系等策略,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分子生物学;教;课程设置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结构、表达与调控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人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从分子水平开展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一门科学。

  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广泛渗透到医学各学科领域,推动了医学各学科的发展,使医学科学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细胞水平逐步进入了分子水平。

  医学各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很好地学习有关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掌握必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了解当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加强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对培养具有广博知识的复合型医学高级人才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我们对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特总结如下。

  1 优化课程设置

  医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医学分子生物学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农林、师范院校的课程,医学分子生物学偏重于与临床的结合,但又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强化。

  正确处理分子生物学基础和临床应用的教学是解决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的关键[1]。

  为了和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衔接,本课程不再讲授基因信息传递,仅讲授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补充介绍网络生物信息资源。

  着重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和新技术,如PCR和各种衍生的PCR技术、DNA序列测定、分子杂交、基因工程、基因芯片等,并兼顾介绍一些新的技术如RNAi等。

  联系临床介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等。

  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展开授课,使课堂教学生动,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只学习理论知识而不做实验,往往如空中楼阁,不知所云[2]?在坚持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开设相关实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有助于加深对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保证总课时36学时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了教学时数的分配,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验课时。

  将理论课由28学时减少到18学时,实验课由8h增加到18学时。

  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利用获得的重组DNA克隆作为实验材料,连续开设了质粒DNA的提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质粒DNA的转化和筛选、核酸的体外扩增、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共六个实验。

  在实验中着重介绍每个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利用实验步骤中间隔的等待时间讲解一些背景知识和需要补充的理论知识,使实验课内容充实而饱满。

  实验完成后进行总结,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找到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为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 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3]。

  分子生物学进展极为迅速,其中大多数信息储存在英文资料和文献中,如果采用英文资料和课件进行讲授,学生可更准确的把握其含义,并且可及时获得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有助于高素质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我们在参考相关专业教材的基础上,选定了DNA序列测定、核酸分子杂交、PCR三章内容进行了双语教学,制作了中文和英文两个课件,教师采用英文课件授课,学生利用中英文两个课件进行复习,使学生既掌握了基本技术,又强化了自身的英文水平,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3 完善考核体系

  考试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考试目的是检测教育教学的效果。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专业限选课,由于课时少,内容多,进展快,学生学习存在一定困难,有些学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只注重闭卷考试,会导致学生死记教材,不注重查阅文献和了解新进展,达不到创新性教育的目的。

  如果完全放弃闭卷考试,有些学生会放松对基本理论的学习,也达不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效果[4]。

  为此,我们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制订了闭卷考试、实践考核与撰写综述相结合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考核方案,规定闭卷考试成绩总成绩的70% ,文献综述占10% ,实验成绩占15%,平时成绩占5%,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地体现在考核成绩中。

  并且在第一次开课就提出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考核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防止学生直接下载或复印别人的同类文章,教师限定写作内容,稿件一律用手写,并附5篇以上文献(含英文文献2篇以上),抄袭稿件计零分。

  这种综合考核方式使学生既能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又能准确把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脉络和发展动态,熟悉互联网资源的查询和利用,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和英语水平,从而改变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现状。

  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初步建立了一套适于医学生的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体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现有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开展教学改革。

  我们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扩大双语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手段,增加分子生物学软件使用的培训,适当介绍国内外最新理论和技术,紧跟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的步伐,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万天云,王俐,昝玉玺,等.医学本科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M].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5):501-502

  [2] 刘静,胡维新,罗志勇.开设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的几点体会[M].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4):419-420

  [3] 许晓源.医学院校英汉双语教学的探讨[M].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 80-81

  [4] 魏文祥.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体会[M].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869-1870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感受】相关文章:

医学遗传课分子生物学教学策略论文03-18

医学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07-06

医学研究生细胞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论文03-18

中医学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思考和体会论文03-13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01-30

刍议医学检验中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作用论文03-13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评价的论文03-09

关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的论文03-08

医学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02-03

有关药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论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