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医学论文

时间:2017-07-10 17:56:40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医学论文5000字

  医学是一个重理论,更加重实践的学科,我们医学生如果光靠学习书本知识而不见习、实习,那我们的学科也只是纸上谈兵了。随着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对医学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医学论文5000字

  医学硕士论文多少字合适篇1

  浅谈医学生社区义诊

  1、当前医学生社区义诊的现状

  通过走访调查南通医学院和徐州医学院各个院系的义诊情况,得知每年每个院系至少进行一次社区义诊,义诊活动主要为①测量血压、血糖②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的相关宣传和普及。

  ③对当地以及当季流行病预防保健措施的宣传。

  ④请学校附属医院的相关专家进行相关疾病的免费诊治。

  ⑤各院系进行与本专业有关的疾病以及相关知识的宣传。

  参加义诊的群众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且60岁以上占较大比例。

  同时以咨询高血压、糖尿病诊治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为主。

  义诊队伍的水平及素质参差不行,有些学院存在严重的表面工程,前期工作不好好准备、义诊期间做做样子、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

  与此同时,社会上有一些个人、单位扛着"义诊"的牌子,进行有关药品、仪器的推销,做谋取私利的事,损坏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由于存在这种图谋不轨的义诊使得某些市民对学生义诊的看法产生了偏差。

  2、医学生社区义诊的重要性

  2.1锻炼自我的实践能力

  医学是一个重理论,更加重实践的学科,我们医学生如果光靠学习书本知识而不见习、实习,那我们的学科也只是纸上谈兵了。

  我们在学校学习书本知识,通过在社区义诊,可以更好扎实我们的医学基础基础,锻炼我们的临床技能以及交流技能。

  例如给市民们讲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症状、治疗、预防等等相关知识,潜移默化中就让我们更加了解这几种疾病了。

  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医学生的信心。

  2.2坚定医学生的决心

  义诊时,为市民排忧解难的幸福感,市民们回馈的笑容与赞许,以及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让医学生们进一步挖掘到了自身的价值,意识到身为医务人员的崇高使命,更加坚定了医学生治病救人的决心。

  2.3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义诊过程中,我们通过印发某些疾病的传单、现场解答前来咨询的市民、专家为市民们免费会诊。

  这一系列措施:一方面能够让患有疾病的市民更了解病情及基本治疗原则;同时,其具有的健康知识宣教作用,在社区居民的生活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义诊也慢慢成为慢性病及季节流行病预防的一种可行途径。

  2.4缓和医患紧张的关系

  社区义诊是医生和患者的"调节剂",医学生虽不是真正的医生,但终会走上岗位,也是医学界的一份子。

  我们医学生义诊以及联手医院专家进行义诊,通过医生主动走进社区,为居民带来方便,针对性进行健康咨询和服务,则直接拉近了医生医生与患者的距离,缓和了医患紧张的关心,更能体现医者为民的本质。

  3、医学生社区义诊的不足及相关建议

  3.1诊治能力有限

  医学生在校学习接触的主要是书本知识,缺乏临床经历,对于疾病的认识不够全面,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治能力还很有限。

  因此,我们医学生义诊时尽量邀请相关疾病的专家进行义诊,既可以弥补医学生诊治能力的有限性,同时对于医学生而言,是个学习的好机会。

  3.2义诊项目单一

  基础医疗设备的缺乏以及诊治能力的有限,导致医学生的义诊项目存在严重的单一性,基本为测量血压、对慢性疾病预防治疗的'相关宣传,对流行病预防保健的宣传。

  如今,政府已出台相关加强社区卫生政策,因此应加大对社区医疗设备的投入,如心电图、血糖检测仪。

  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保健水平,同时也能促进社区医疗服务质量。

  3.3义诊人员缺乏

  医学生课业相对繁重,因而参加义诊的多为大二或大三的同学,而这些同学医学知识还不是很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参加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义诊人员数量较少。

  对于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义诊项目培训课程,加大宣传力度,并规范义诊队伍,这样一来不仅会增加义诊人员数量,义诊的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4、结论

  医学生义诊是对社会、市民、个人有利的公益活动,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义诊对市民以及自身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深刻认识到我们义诊的局限性、不足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将义诊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不断提高我们医务人员的道德及技术水平,不断加强群众健康保护意识,不断改善医患紧张关系,为中国医疗界的未来拼搏奋斗。

  医学论文5000字篇2

  浅析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保障机制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概述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

  它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中最主要的品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因素[1]。

  强化责任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而责任感又是道德教育的核心。

  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尤其是人文教育中都着力加强责任感教育。

  美国在这方面的教育重在培养“责任公民”,大多数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提倡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现状与现实意义

  我国也非常重视对其国民责任感的培养,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观点集中表现为:周茂东、苏岩提出,责任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要针对青年学生的特征,把大学生由理想的自我过渡到现实的自我,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强化他们的人格品质,并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为首要任务。

  丁文敏、杨燕提出了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是两个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概念,明确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构成,即大学生社会意识包括了国家忠诚意识、公共事务参与意识、社会问题关注意识、公共危机责任担当意识、志愿服务意识与社会关怀精神。

  学者杨文强调当代大学生主流群体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也不容忽视。

  而针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的专门性研究尚显不足。

  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任务。

  培养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在于引导医学院校大学生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奋发成才,奉献社会。

  而且对于医德医风建设,改善现在及未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2]。

  三、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保障机制研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加强,是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外部客观环境共同努力的结果。

  医学院校需要立足于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的社会实际和大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利用优势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引导,不断推进和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保障机制建设。

  1.医学院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制度保障。

  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以总结经验为基础,以规范科学为目标,对社会责任感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理性思考,加以概括提高,结合形势发展,形成科学性、综合性的规章制度。

  借鉴对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方法,建立和完善责任测评制度、责任监察制度和责任激励制度。

  建立了科学的制度体系,社会责任感教育有了实施依据。

  责任制度要发挥作用,需要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行为,进行管理和评价。

  2.突出教师责任,多渠道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医学高等院校开展责任教育的重点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教育课。

  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社会责任感系统建设之外,还树立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医学院校各门课程的责任的观念,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挖掘各门课程的责任教育资源,树立教师的责任形象。

  除此之外,在我国的某些中医药院校,已经开始进行应届毕业生的德育答辩工作,即教师在指导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指导学生按照规范撰写合格的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