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

时间:2020-12-09 16:41:33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

  外部评价标准: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即使旁边人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判断当事人是不是有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

  第一篇: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

  【摘要】21世纪是尊重知识、注重人才素质全面提升的时期。

  作为特殊社会群体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甚至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本文就新时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现今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与挑战。

  他们在对新环境的适应、自我意识的形成、人格的完善、人际交往的拓展、爱情的选择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很有可能发展成心里问题,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这不仅会对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还会对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状况进行分析,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不具有某种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还要具有正常的智力,稳定的情绪,健全的人格,自我持有的肯定态度,对自我的客观评价,良好的情绪感受,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应从心理健康的本质出发,依据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心理活动的系统性特点,从心理活动的各主要方面进行考察。

  并且,它离不开个体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年龄、情景等诸多方面。

  现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环境应急问题。

  环境应急问题尤其突出表现在大一新生中。

  现今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备受亲人的呵护。

  步入大学校园后,他们离开了父母、亲人和朋友及熟悉的环境,在新环境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自己独立进行解决。

  一些大学生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还不习惯,出现适应困难、失眠、紧张、焦虑、自信心降低、自卑感严重等问题,甚至导致神经衰弱。

  2.自我认知问题。

  由于大学生正值青春期,社会阅历尚浅,往往对一切事物都寄予美好的希望,过于理想化,且很大程度上与现实条件相脱离。

  当自己的理想在现实中被否决时,常常埋怨社会的不公。

  此外,不少大学生常常自视过高,当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状态下的“我”发生错位时,不稳定的情绪就袭上心头,表现出不安和痛苦。

  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紧紧围绕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对存在的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问题,提供科学、有效、实用的心理学技术与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心理成长与潜能开发,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将“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外引伸到课内,排入课表,依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精心创设各种情境,开展不同内容的心理教育活动,接受各种行为训练和实践。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大学生活各个阶段自身的心理特点,消除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许多模糊认识,增强他们的自我心理认识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2.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首先,建立心理辅导室。

  心理辅导室的任务应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它可通过心理测试,调查、分析、研究现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制订相应对策;矫治和预防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障碍;识别和发现那些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并转介到校外有关的心理治疗机构。

  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各高校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或是微博、微信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答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使愈来愈多的人加入心理保健的行列。

  3.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一般包括大学生的一般情况、智能发展情况、个性适应情况、心理健康状况、职业适应性特点等多项指标。

  该档案通过运用一些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性格、气质、情绪等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测定,并记录在案,进行分析。

  它是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可从整体上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林慧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6,00:108.

  [2]水卿梅.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青年时代,2016,14:148.

  [3]孙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才智,2016,05:74.

  第二篇: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陶冶作用

  【摘要】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既能带给人们听觉感官以愉悦、舒缓、曼妙的感觉,也会陶冶人的情操,在人的心田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

  对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亲和的人际关系、优雅的人格品质。

  音乐教育绝不仅仅是专业教育,更是对大学生的人品教育。

  本文仅针对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陶冶作用这一论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陶冶作用

  作为音乐教师,在对音乐科学的研习和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音乐教育在对学生发挥其专业课教育作用的同时,亦可发挥对学生心理健康培育的陶冶作用。

  一、从音乐的起源看音乐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陶冶作用

  音乐缘何而生发,这个问题在音乐界的探讨由来已久,有由劳动号子起源之说。

  认为在人类出现的古老的洪荒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语言,但却可以发出声音,感悟到声音的高低强弱可以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将声音用于劳动中,可以统一步调,可以宣泄情绪,可以减轻疲惫。

  在分享劳动果实时,通过敲打石器来制造热烈欢快的气氛。

  由此,人类萌生了音乐意识,发展了个歌唱和乐器演奏艺术。

  有由鸟鸣起源之说。

  认为是鸟的鸣叫引发了音乐,尤其是鸟在繁殖期,雄鸟为了吸引雌鸟会发出富有吸引雌鸟魅力的鸣叫,各种鸟的鸣叫有着不同的声音特点,启发了人类对音乐的发明和利用,这种说法亦称之为达尔文之说。

  有由游戏起源之说。

  认为游戏是人的本能,人的精力会投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投放于劳动,为满足生存创造物质价值。

  另一方面会投入休闲包括游戏,松缓疲惫的神经,满足精神需要。

  关于音乐的起源之说还有多种,认真品位任何一种关于音乐的起源之说都会感受到其满足人的需要的作用点,这就是作用于人的情感,放松人的神经,陶冶人的性情,这种作用就是健康人的心理环境的作用。

  二、从名人名家的阐述看音乐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陶冶作用

  亘古以来,关于音乐的功能引发了诸多名人名家的探讨,并流传下来许多关于音乐审美的至理名言,其中的一些至理名言所阐明的就是音乐对于人的品行修养的作用。

  枚举名人名家所阐述的于音乐人的'品行修养的作用的至理名言诸如:贝多芬的:“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只能、一切哲学的最高启示”;福楼拜的“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罗杰•诺斯的:“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

  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论语中的“兴于诗,立于礼,行于乐”;卢梭的“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霍姆林斯基的“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冼星海的“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