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政治毕业论文 时间:2017-01-03 编辑:苏碧玲 阅读: 手机版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浙江省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今年3月,中央作出了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后,我省从浙江实际出发,把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一、我省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发挥服务作用的发展历程

  我省是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省份之一,“四个多样化”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影响也比较早地反映出来。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以往单纯依靠行政组织资源进行管理或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针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全省各级党组织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在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发挥服务作用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回顾这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四个层面的探索:

  第一个层面,探索服务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各地根据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新形势,健全完善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针对基层群众反映的生产生活问题和现实困难,在党员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固定联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创业致富。本世纪初,我省总结推广了玉环县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村民群众只要将需要办理事宜交到基层党组织那里,党员干部就负责帮助他们全过程代办。嘉兴等地还推行了党员“一员双岗”制度,党员除履行“勤奋工作敬业岗”外,还积极履行“服务群众奉献岗”,根据党员自身特长、爱好,积极为社会群众做好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自愿服务工作。宁波、嘉兴、湖州等地还建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做好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工作。

  第二个层面,探索服务需求的及时掌握和基层矛盾的主动化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化、矛盾纠纷复杂化趋势日益凸显,基层党组织要深入做好服务工作,就必须及时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1998年,绍兴市总结推广了嵊州雅璜乡的“民情日记”制度,引导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农村,真实记录村情民意,了解村民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及时予以答复解决,这项制度后来在全省普遍推广。随后,台州市实行了民主恳谈会制度,基层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和群众面对面恳谈,了解服务需求,征求服务意见,改进服务工作。常山县等地推行了民情沟通日制度,基层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接待群众,倾听意见建议,解决实际困难,这些做法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第三个层面,探索服务资源的整合和管理与服务的结合。随着各地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的大力推进,工作中个体党员服务水平有限、基层党组织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针对个体党员“单兵作战”难以提供全面有效服务的状况,有的地方开始探索党员组团进行服务的做法,如嘉兴市南湖区建立以明星党员姓名命名的党员服务专业工作室,由优秀党员带领党员团队开展专业化服务。为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的有效性,一些基层党组织吸收运用社会管理的理念,融管理、服务于一体,把各方资源整合起来,从整体上提高办事能力和水平,切实提升服务的效果。舟山市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通过因地制宜划分网格,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城乡并举、条块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并注重发挥网格服务团队联系群众紧密、掌握信息准确、开展行动迅速等优势,为群众提供更为直接、高效的服务,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而提高了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也提升了管理工作的亲和力。

  第四个层面,探索强化党组织的整体服务功能,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些年来我省推进基层党组织服务作用发挥的实践,有一个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手段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服务工作要真正实现常态化,必须在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认识、增强服务理念的基础上,从强化组织的服务功能入手,把握工作定位、改进工作方式、建立工作机制。党的十x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提出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此,我们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任务,力求从更深的层次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推进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进而切实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积极探索新时期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我省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内涵和目标要求

  所谓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我们的理解,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基层组织模式和工作形态。内容主要是“四个服务”:一是服务发展,即服务科学发展;二是服务社会,包括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服务群众,重点是改善民生;四是服务党员,通过组织关心党员,推动党员服务群众和社会,服务科学发展。对这一内涵的确立,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一是作为执政党的基层党组织,既有领导职能,也有社会职能。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导职能要通过社会职能的发挥去有效实现,这就需要寓领导、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服务作为一项基本功能定位,从而推动党在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执政党要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必须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扩大群众基础,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服务工作,来团结群众、凝聚人心,以党组织服务力的发挥,来增强党组织的公信力、领导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三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基层党组织可以依靠行政资源去推动党的工作,以管理的手段来开展工作,而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必须转变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需要在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各项工作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我们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1.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意识切实增强,始终把服务发展作为方向、服务社会作为关键、服务群众作为根本、服务党员作为基础,做到围绕中心推进发展,深入基层破解难题,贴近群众改善民生,关爱党员增强活力,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

  2.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领域、服务渠道不断拓宽,服务载体、服务方法不断创新,服务制度、服务举措不断完善,初步构建起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3.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推动发展的能力、公共管理服务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为民办事的能力有效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4.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的目标激励、平台支持、制度建设等保障举措不断加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整体合力基本形成。

  5.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通过扎实有效的服务,使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业绩更加突出、基础更加牢固,广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广大党员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我省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措施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推动:

  1.着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首先必须建设一支政策执行能力强、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服务型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实践中,重点是进一步创新选拔方式,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努力把那些致力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引导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把精力集中到服务科学发展、热心为民奉献、兴办实事工程上来。注重培养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全面开展“三培养”活动,努力把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党员培养成干部,把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2.按照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求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根据社会组织结构深刻变化和基层党组织拓展服务功能的需要,进一步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以组织设置的调整优化有效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坚持“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活动便利”的原则,加大在党员集聚区组建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力度,使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更加贴近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根据地域、产业、行业的不同特点和条件,积极组建好区域性党组织,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使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在服务功能发挥的平台上更深程度的统筹,实现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成效最大化。在抓好农村、城市社区、国有企业、高校、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组织覆盖的同时,切实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等新领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从实践看,越是新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对于拓展服务功能,加强服务工作,越有必要,越是重要,越有生命力。

  3.不断健全全面覆盖的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继续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努力在全省城乡建立条块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使之真正成为“民情沟通之网、为民服务之网、平安建设之网”。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开展走访调查、民情沟通、民主恳谈、民主听证等活动,及时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需,努力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梳理反映群众意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意调查排摸机制、民意快速反应机制、民意定期研判机制和利民惠民服务机制,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敏感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积极疏导,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全面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十八法”、 城市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和农村基层组织“三民工程”,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联系包干区、“一员双岗”、“双带双创”和设岗定责活动,积极推行在职党员单位社区联动管理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着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

  4.切实提升城乡基层党组织整体服务能力。继续推动结对共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整体提升城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水平。要求今年年底前县级及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都要与1个以上村或社区、企业基层党组织结成对子,深入开展结对共建的各项工作。具体工作中,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作为共建目标,把发展壮大薄弱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共建重点,把有效整合服务资源作为共建任务,使城乡基层党组织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发展举措进一步落实,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共同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5.积极搭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强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党员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集党务政策咨询、传播党建知识、办理党内有关事务、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反映社情民意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全省已建立12151个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站、点),89个县(市、区)、99.3%的乡镇(街道)、26.1%的村和59.5%的社区已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加强党员帮扶平台建设,全面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基金),充分发挥资金在帮助解决党员群众生活困难、帮扶党员群众创业方面的作用。全省已建立各级党内关爱资金3510个,其中市级5个,县(市、区)级86个,乡镇(街道)1053个,村(社区)2366个。加强党员教育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到去年底,除下乡脱贫和撤并的行政村外,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了全省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并在机关、街道、社区、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延伸站点1万多个,实现远程教育进家庭数达90万户。加强党内信息互通平台建设,已于今年2月正式开通省级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通过及时发布有关政策信息,传递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并将积极拓展互动功能,使手机信息系统成为传播党的声音、通达社情民意、服务基层群众的重要平台。

本文已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