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毕业论文

建筑职称论文

时间:2021-02-16 12:58:24 职称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建筑职称论文范文

  职称论文,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一定职业范围内,用于评定一定职业职称的论文形式。以下是建筑职称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建筑职称论文范文

  搭好平台唱大戏【1】

  2010年底组建后,累计筹措资金63.66亿元,每年完成的投资占同期全区内河基建投资近半壁江山;到2012年底,总资产120亿元,净资产58亿元,比西江集团成立之前翻一番;在建和新开工枢纽、船闸、港口码头项目16个,总投资128亿元。

  [论文网]

  这就是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及西江经济带建设主力军——西江集团成立近三年的成绩单。

  “从以前的每年几亿元,到如今的几十亿元,西江集团组建后,我们实现了经营收入和资金筹措能力数量级的变化。

  ”西江集团董事长韦勇球表示。

  199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整合资源,组建了广西西江航运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造性地在桂平以“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模式建设桂平航电枢纽工程。

  从此溯江而上,建设贵港、那吉、鱼梁等枢纽。

  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率先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决策,由自治区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西江集团2010年12月23日注册成立。

  西江集团成立后,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六年大发展”的发展目标。

  在推进西江流域船闸扩能等公益性项目建设、畅通西江黄金水道的同时,努力抓好企业发电、通航、港口经营、物流、物资贸易等方面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双丰收,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年左右时间,从明晰发展战略、完善组织机构、优化管理制度到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和队伍建设等,打好了西江集团发展的基础。

  Www.11665.COM

  成立两年多来,西江集团筹融资及经济效益等均取得良好效果:累计筹措资金63.66亿元,累计新增银行授信额度超50亿元,实现经营收入39.2亿元,每年完成的投资均占同期广西全区内河基建投资的半壁江山;在建和新开工枢纽、船闸、港口码头项目16个,总投资12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与华润集团共同组建的船队运力接近10万吨,为建成西江亿吨黄金水道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个一点”筹措资金

  要完成使命,打通碍航闸坝,建港口码头、物流园区,都需要大笔资金,钱从哪里来?

  韦勇球介绍说,西江集团明确提出了“争取国家的、借足银行的、引进社会的、用活自己的”筹融资工作思路。

  通过认真研究政策,灵活运用西江黄金水道的项目优势,通过“五个一点”实现多渠道资金筹措。

  争取中央补一点:2010年—2012年,共争取到中央投入16.8亿元。

  争取自治区政府出一点:2010年—2012年,自治区在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方面,采取注入资本金、财政贴息等,累计投入资金超过9亿元,近3年来西江集团共获得用于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燃油税增量资金3.7亿元。

  争取银行贷一点:通过积极与银行宣讲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政策,先后与14家商业银行签订协议。

  西江集团筹一点:依靠西江集团现有资产和政府对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大力扶持,凭借水运行业独特的环保、节能、廉价等优势,拓展融资渠道,推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同时,梳理内部资产,以提高信贷能力。

  世行贷款借一点:西江集团率先在我国内河建设领域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目前累计融入世行贷款资金10116万美元,贵港航运枢纽是全国首批利用外资的项目之一,贷款8000万美元;那吉航运枢纽贷款4500万美元。

  航电结合 以电促航

  “‘航电结合’,用航运枢纽水电站的一部分发电收入,解决船闸管理和维护费用问题,盈利部分滚存用来建设新的航运枢纽,这是我们筹措资金的重要途径。

  ”韦勇球表示。

  “航电结合、以电促航”建设模式最先由广西首创。

  做法就是通过建设航运枢纽,采用渠化和整治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航道等级,根本改善河流通航条件。

  结合渠化后河道形成水位差,配套建发电厂发电,把航运和发电结合起来,达到以电促航的目的。

  这一模式于1984年由广西建设桂平航运枢纽后,被应用到贵港航运枢纽、那吉航运枢纽,即将全面竣工的鱼梁航运枢纽也沿袭该模式建设,使交通航运建设开始涉足电力生产领域,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模式。

  2012年西江集团所管枢纽累计上网电量为11.456亿度,同比增长15.21%。

  其中,桂平枢纽、贵港枢纽、那吉枢纽、鱼梁航运枢纽上网电量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多方合作 拓宽渠道

  “全方位开放合作,多渠道筹措资金,是充分发挥集团投资建设主体的法宝。

  ”韦勇球表示,全方位开放合作是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开放合作,使社会各界充分了解西江、支持西江、参与西江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建设。

  为此,成立近3年来,西江集团大力拓展政企合作、企企合作领域,积极引企入桂,通过采取招商合作、bt(建设—移交)、融资租赁等方式吸引资金参与西江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建设。

  “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加快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目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

  本刊全文刊登,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凸显。

  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指导下,我国先后在天津、上海、深圳、青岛、无锡等地开展了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并启动了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转变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也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目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

  (一)规划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社会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

  wwW.11665.COm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

  “十二五”时期具体目标如下:

  1.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

  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

  2.政府投资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2014年起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3.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2015年起,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市城镇的新建房地产项目力争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4.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村节能示范住宅40万套。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紧紧抓住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绿色建筑发展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为抓手,引导我国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低碳、生态、绿色转型;以绿色建筑发展与公益性和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旧城更新等惠及民生的实事工程相结合,促进城镇人居环境品质的全面提升;以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引领传统建筑业的改造提升,占领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促进低碳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论文网]

  (三)发展战略

  在理念导向上,倡导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理念,以人为本,以维护城乡生态安全、降低碳排放为立足点,倡导因地制宜的理念,优先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充分利用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倡导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考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施工、运行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综合性能。

  在目标选取上,发展绿色建筑与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同步,促进技术进步与推动产业发展同步,政策标准形成与推进过程同步。

  在推进策略上,坚持先管住增量后改善存量,先政府带头后市场推进,先保障低收入人群后考虑其他群体,先规划城区后设计建筑的思路。

  (四)发展路径

  一是规模化推进。

  根据各地区气候、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建设,逐步推动先行地区和新建园区(学校、医院、文化等园区)的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二是新旧结合推进。

  将新建区域和旧城更新作为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

  新建区域的建设注重将绿色建筑的单项技术发展延伸至能源、交通、环境、建筑、景观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化创新,实现区域资源效率的整体提升。

  旧城更新应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统筹规划进行老旧小区环境整治;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老旧建筑的抗震及节能改造。

  三是梯度化推进。

  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资金充足、产业成熟的有利条件,优先试点强制推广绿色建筑,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中部地区结合自身条件,划分重点区域发展绿色建筑。

  西部地区扩大单体建筑示范规模,逐步向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过渡。

  四是市场化、产业化推进。

  培育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开发应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装备、技术与产品,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应用,培育绿色服务产业,形成高效合理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推进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

  在推动力方面,由政府引导逐步过渡到市场推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企业的发展活力,加大市场主体的融资力度,推进绿色建筑市场化发展。

  五是系统化推进。

  统筹规划城乡布局,结合城市和农村实际情况,在城乡规划、建设和更新改造中,因地制宜纳入低碳、绿色和生态指标体系,严格保护耕地、水资源、生态与环境,改善城乡用地、用能、用水、用材结构,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